名人手迹拍卖的躁动与纷争
时间:2014-02-05 11:43:4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涛 王国强;浏览:70

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新纪录。
陈涛 王国强
1207.5万元!国内文化名人手迹的拍卖新纪录诞生。2014年的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大幅刷新了半年前由鲁迅的手稿《古小说钩沉》创下的690万元成交价。
在众多拍品类型里,包含了手稿与信件的名人手迹,一向被视为最具人文情怀的那一种。因为,从它们折射出的时代影子里往往能还原出一段有体温的历史。不过,情怀归情怀,拍卖的介入,使其也贴上显目的价码,并且在整个2013年着实火了一把。
从1994年嘉德推出首个名人手迹拍卖专场算起,今年正好步入弱冠之年的名人手迹拍卖也站到了十字路口:一头是伴随难以自抑的价格上扬的躁动,一头是事关物件流转与权益归属的纷争。
1 一字万“金”的热闹
名人手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热闹。以逾5千万元拍出的《功甫帖》,自去年12月中旬起就身陷真伪争论,如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苏轼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他在九百多年前写给好友的寥寥九个字,竟能生出如此事端。同样猜不到那些书信结局的还有鲁迅,他亲笔手书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仅二百余字,在两个月前的嘉德秋拍上竟拍得655.5万元的天价,每个字均价3万元,足可谓一字万“金”。
事实上,名人手迹在去年就迎来了“井喷”行情。同样亮相嘉德拍场的李大钊《致吴若男(章士钊夫人)书札》以414万元成交,陈独秀《致陶亢德书札》拍出230万元,曾国藩手书家训以超过估价20倍的230万元卖出。地处杭州的西泠秋拍也上演“翻身仗”,名人手迹专场成交率超过91%,远高于其它场次,载有民国教育史料的《梅贻琦日记》也以逾百万元的价格易手。
|
|
上一篇:真水无香——张瀚文其人其画(专稿) 下一篇:2014中国十大艺术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