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一生的荣耀——访著名国画家李天旭(中)
时间:2015-01-15 14:14:49 来源:中国名家书画搜藏网 作者:素心;浏览:57
(著名国画家 李天旭先生)
人生的五大梦想
记者:难道您的人生只有这心中的荷花,没有其他的吗?
李天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喜欢的花卉,荷花是我心中盛开的花朵,它的洁净和美好是我内心世界美好的寄托。
但人的一生不可能让一种花卉占满。我自小被母亲引导和教育而逐渐喜欢上了文学。前面说过,我的母亲一位教师,她的严厉、慈祥、善良、乐于助人以及做事的果断也影响着我的一生。母亲是语文课程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母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从小就我爱上了书籍。
因为父亲家庭成份不好的缘故,母亲亦受株连,她有两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做图书管理员。母亲的聪明是显而易见的,她没有认为剥夺她教书是个难堪的事情。她不仅兴冲冲地做得很好,而且还以“图书登记不完需要回家加班”为由,隔三差五往家里搬那些当时禁锢了的中外名著和当时最火的小说。每当这时,她就十分的严厉和不通融,于是母亲慈祥的形象一度时间在我心中土崩瓦解。

(作品:出水和风带露香)
母亲要求我必须在什么什么时间看完《悲惨世界》、《哈姆莱特》、《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和《红与黑》,必须在什么什么时间看完《子夜》、《家》、《春》、《秋》、《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而全然不管我看得懂或者看不懂,有兴趣或者没兴趣,一些字认识或者不认识……我稍加反抗,必然招来她的几个痛痛的巴掌。而我从小痛疼的神经就相当敏感。于是便如同嚼腊般完成母亲交给我的世界名著和中国名著的阅读。
虽然嚼腊归嚼腊,但是并不影响我对《矿山风云》、《渔岛怒潮》、《闪闪的红星》、《金光大道》、《西沙儿女》等时兴作品的钟爱。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书,我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我是一读再读。母亲填鸭式的阅读教育,让我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文学,最显著的表现是我的作文成绩突飞猛进,深得中学语文老师的喜欢,我的作文也常常被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使我很是自豪和骄傲并以此为动力,最终喜欢上了读书和写文章。尤其是读到理学鼻祖、北宋的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我对荷花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品:清惠风和)
记者:据有的媒体报道,您成长的道路上有五大梦想对吗?
李天旭:我曾有五个梦想:一是,成为一名好记者;二是,成为一名摄影师;第三,跳好民族舞;第四,做得一手好饭菜;五是,成为一名国画家。前四个,人生的前四十年都实现了,唯有第五个是我的一个心结,但是前四个理想的实现,如今看来都是为第五个做准备或者说做着好的铺垫。
我的画画最初得益于我的摄影和我的民族舞蹈。摄影就不说了,舞蹈我曾有着17年的舞蹈训练功底,我主演和参演的舞蹈也曾在我们的家乡山东获过省、市大奖。摄影练就了我的色彩欣赏和构图基础,舞蹈令我知道荷花如何才能姿态高雅、姿态美。
我做记者近三十年,其中有幸采访过李可染、范曾、欧阳中石、韩美林等一些国画大家和书法大家,我在欣赏和羡慕他们的艺术成就时,时常有拿画笔的冲动。二十年前在山东淄博,我曾在好友、著名书法家、山东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孟鸿声先生的鼓励下拿起过画笔。我记得当我凭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只松鼠后,孟鸿声看了后高兴地对我说:“天旭,你可以画画!”并在我的这张处女作上欣然题款,令我大受鼓舞。

(作品:百年好合)
正式开始国画创作是我40岁之后。由于还是爱荷,由于还是很想把自己心中的荷花世界画出来,于是毅然拿起画笔。
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记者:在采访您之前,看过一些媒体对您的报道,其中有媒体这样评论“这些极有力度,中侧、顺逆、提按、顿挫兼施且富有变化,不浮不滑、花鸟构图不重复、造型独特的几十幅形态各异的荷花作品,竟然是一位新闻记者所画。也许这就是艺术天赋,以及与生俱来的艺术悟性吧!”
我们也了解到,您就是冲着画荷去清华美院传统绘画高研班深造的,为什么在不惑之年,再去国内一流高校深造?
李天旭:主要还是为了心中的国画艺术。
国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光靠自学是不行的,一定要去高水平的专业院校系统学习,要跟着名师去磨练。
我因为自小喜欢文学,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于是也很钟情传统绘画艺术。清华美院有一个著名的“传统花鸟班”和“霍春阳传统绘画高研班”,我最初在著名画家刘立军教授的引荐下,进入清华美院,先跟随刘贞麟老师,后跟随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家霍春阳先生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一学到如今。

(作品:藕红)
记者:去清华美院这所国内名校学习,是否如鱼得水,您的绘画天赋和悟性应该很高吧?
李天旭:谈到天赋和悟性,霍春阳老师还有许多名家都说过,绘画艺术,一个画家的天赋和悟性是很重要的,但是勤奋和坚持以及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并追求不辍,更重要。
我庆幸我在绘画求学之路上没走弯路,直接寻得享誉国内外的国画大师级的人物霍春阳老师,被他认知,被他收为入室弟子并引领着走上一条民族传统绘画的阳光大道,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顺风顺水,我很是感恩!
记者:据了解,霍春阳教授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不仅在天津美术学院有着几十年的教龄,而且还是全国许多名校的客座教授和国画导师,也就说跟随霍春阳教授学习传统绘画的学生很多,但为何他收您为“入室弟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情,能介绍一下吗?

(作品:静和)
李天旭:正如你所说,霍老师“桃李满天下”,他的绘画艺术深入人心,他成为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许多炎黄子孙学习和追随的名师。
我认为,能被霍春阳导师收为“入室弟子”是我一生乃至我家族的荣耀。前不久,我在百度上无意中搜出了我那曾做过民国时期济南市长我爷爷李维翰的情况,里面其中几句文字是这样写的:“少习经史,尤爱诗文,擅长书法。”这说明,我的祖辈是喜欢民族传统文化的,尤其是“尤爱诗文,擅长书法”这句,令我沉思良久。
我听我父亲和奶奶说过,我爷爷虽然自己画画也收藏字画,但他的书法更为擅长。我不知道,我是否遗传了爷爷书画基因,但是我喜欢传统文化和传统书画艺术却是事实;我也不知道,我爷爷的书画技艺是否跟随过名师学习,但我相信我跟随享誉海内外的霍春阳老师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是我本人以及家族的荣耀。

(作品:好鸟名花天下知)
许多媒体都在采访我时问过成为恩师入室弟子之事,我相信这是缘分,这是双方共同的认知,缺一不可。
记者:我们还是希望听您讲讲当时的情况和缘由?
李天旭:我虽是霍老师班上的学生,但是过去在刚跟他学习时,除了上课并没有更多的接触,而是和霍老师的助教、现在也是清华美院“传统花鸟高研班”的导师刘贞麟学的更多一些。刘贞麟老师是一位年轻但有极高责任心的国画家,他也是霍春阳老师的入室弟子,是他主持了我的“拜师仪式”,我被霍老师收为“入室弟子”后,他自然也成了我的师哥,我们关系可谓亲上加亲,我很庆幸自己融入了这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群体,

我真正有多的接触或者是霍大师认知我,是在2012年秋末去内蒙额济纳旗写生的时候。恩师喜欢摄影,我也喜欢摄影,确切说,我的摄影由实践时间较长,加上职业的缘故,相对其他同学更专业一些。我和霍老师在拍胡杨林或额济纳旗风土人情时相互切磋,互相提高,结下了很深的友情。霍老师很欣赏我对摄影的理解、实践和经验,也很喜欢我的性格和对国画的追求以及艺术悟性,同时也很认知我的人品,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尤其是我的另一位老师、“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的会长张瀚文女士的大力推荐,霍老师任命我为他研究会的常务秘书长,让我责任感倍增。
记者旁白:李天旭在接受我的一位新华社同事的采访中这样说过:他特别难以忘怀的是当时在额济纳旗写生的时。有一天,夕阳就要西沉,天空那一大片晚霞美得令人赞叹,喜欢摄影的霍春阳老师突然问他:“我们去西边旷野拍夕阳好吗?”
老师的邀请,正中李天旭的心怀,于是他们手挽手行进在额济纳旗的街道上。李天旭说,霍老师的手宽厚、温暖,那情景就像父亲拉着他的手在行走。他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向大师询问了许多画荷的问题,霍老师一边走着,一边仔细地为李天旭讲解着,使他终生受益。他们就这样手挽手地走了几千米,这是李天旭独得大师真传的一幕,令他永生不忘!
之后,李天旭不敢懈怠和不能懈怠,他临摹了他能看到的宋、元、明以来古人的许多荷花作品,更临摹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他能看到的、大量的霍春阳老师的荷花作品,并在学习体会中创作泼墨荷花,陶醉和沉醉其中……
|
|
上一篇:荷是我世界——访著名国画家李天旭(上) 下一篇:周永康带坏的干部们,还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