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荷是我世界——访著名国画家李天旭(上)

时间:2015-01-04 17:42:06  来源:中国名家书画搜藏网  作者:素心;浏览:58

    未标题-1 拷贝.jpg

(著名国画家 李天旭)

 

 荷是我世界

 ——访著名国画家李天旭先生(上)

素心

 很难想像,一个从小就喜荷之人,不仅在“文革”那血风腥雨的岁月,以荷来慰藉幼小的心灵,而且在成长的年龄紧衣缩食、从青春的牙缝了生生挤出银两,在母亲的资助下买下自己人生的第一架相机去拍荷,不惜多次滑入荷塘而无悔;

 很难想像,就是这样一个爱荷赏荷之人,在多年拍摄了大量荷花图片后,又不满足起来,为了心中那圣洁的荷花,毅然拿起了画笔,不仅寻得名师去写荷画荷,还在京城多次举办自己以荷为主题的国画作品展;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写荷画荷之人,第一次参加全国国画比赛,就在高手云集的“全国第六届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中夺得令人瞩目的奖项,本人还被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三家网络媒体作为 “华人艺术家”联合向全球宣传推介。

 这个人,就是著名国画家李天旭。

2014年的作品展

 记者:2014年的4月中旬,您在北京举办的“荷风竹韵芙蓉红”画展大获成功,请问这是您第几次个人作品展,主要展出了什么样的作品?

 李天旭:严格意义上,这应该是我的第四次作品展。第一次作品展是2013年1月27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的 “第五届亚洲艺术博览会“上,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在北京农展馆展出的,一次是“2013年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另一次的展出是在“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前三次展览的主题都是“荷风竹韵牡丹红”,我展出的国画作品题材虽然均是荷花、墨竹和牡丹,但还是荷花作品占了展出作品的大多数,受得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而2014年4月的这次在北京的展览,是由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主办,中视东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在北京东辰民族艺术大厦举行的展览。这次展览主要展出的是自己近年来创作的多幅荷花作品,也有少量的墨竹作品。展出同样大受欢迎,观众和媒体都有着很好的评价。

_DSC7587123.jpg

(作品:清远溢香)

记者:听说开展当日您的恩师、著名国画家霍春阳大师也来参加您的画展了?

李天旭:,开展的当天上午,霍春阳导师百忙之中来到我的画展上,令整个展出蓬荜生辉。

    霍老师高兴而仔细看了我的作品,并有很好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特别令我高兴和激动的事情。好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这是特别令我特别高兴和激动的事情。

    2014年的10月18日,我还参加“造化在手——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首届优秀作品展”,展出的全是我的荷花作品,观众很是喜欢!

 

荷,是心灵的慰藉

记者:您的大多数作品,基本都是以荷为题材创作的。在采访您之前,我们看了许多媒体上对您的采访和报道,并随机问了一些喜欢您泼墨荷花的人们。大家感觉您的作品生动、传神,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把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表现的独特、鲜明和耐人寻味。请问您为何如此喜欢画荷?

李天旭:每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喜爱,都是有渊源的。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对荷的喜欢,真是从小萌生的,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时代,因为我的爷爷曾经是冯玉祥军队的一名将领,也作过旧时济南市的市长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高级参谋,所以我们家的成分不好。对这事,上学前一家人都瞒着我;上学不久,评比“红小兵”时因为该问题我不能第一批入队,我便知道了原委。

风情日和.jpg

(作品:风情日和)

那时的孩子,大都爱憎分明的。有的同学们由此而疏远我,我就是每次期中、期末都考“双百“也得不到”三好学生“、”优秀红小兵“的殊荣,加上自己个性好强,又不能表达,于是变得很孤立,很压抑,常常失眠和内心胆怯而不敢去上学。

记者:主要还是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全国上下都仇恨剥削阶级。

李天旭:不经历那个年代,无法体会当时的欺压。我们不说那些过去的事情,我们还是谈谈荷花。这种压抑直到有一天,我见到大片美丽灿烂的荷时,才得到彻底的释放。

暑假,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每到这时父亲就送我去济南我的姑姑家。姑姑家离烟波浩渺的“泉城明珠”大明湖很近。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大明湖的荷花美的令人目不暇接。我第一次看到这花就激动不已,我问父亲,为何这花生在水里还这样漂亮,我父亲告诉我: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犹如镜面的湖面,在片片婀娜多姿、摇曳的绿叶之中,粉嘟嘟的出水荷花娇艳地盛开着,犹如仙境。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激活了,犹如醍醐灌顶般的清醒。

我真的很激动,心中的压抑一扫而光。我记得我的大表哥租来了一条小船,把我载向荷花盛开的地方。我近距离、甚至用手触摸了亭亭玉立的荷花,陶醉无比,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如此美好的花儿,可以说从那时荷花便生长在我的心里了……

荷花四条屏.jpg

 

为荷,而拿起相机

记者:我看过您很多以荷花为题材的摄影作品,相当漂亮,据说您拍摄荷花已有几十年了,是不是也是因为从小爱荷的缘故?

    李天旭:当然如此。我参加工作是文革结束不久的1980年。那时每月工资只有24元,我就每月节省下8元钱攒着买相机。那时我17岁,正是长身体、吃什么都不饱的年龄,这8元钱简直就是我从牙缝里硬生生抠下来的。

当我抠到三个月时,我同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好同学告诉了我母亲。我是父母的独生儿子,母亲最疼我,她发现我为买相机而攒钱不吃好饭,心疼的泪眼婆娑。于是,已是退休教师的母亲联合12个好朋友,组成一个“互助会”,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全部加起来120元),以抓阄的方式(这月你用这120元,下月他用120元),来确定谁先用这120元。母亲是第一个用了这120元的人,她把我攒下的这24元,以命令的方式让我改善生活,义无反顾地花120元托人从上海为我买来了一部海鸥牌135单反相机。

荷花摄影作品.jpg

(李天旭的摄影作品:荷花)

那简直是我人生的第一件奢侈品和宝贝,许多人看着我的相机羡慕不已。我用它开始了拍摄荷花的历程。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提高,我又买了尼康相机FM2、佳能G2以及现在好的数码单反相机,但不管再换多少相机,荷花一直是我摄影的主题。

记者:摄影也是很辛苦的事情,荷花盛开在盛夏,您是如何拍摄荷花的,不会再去济南拍摄了吧?

李天旭:在我成年后,原属于外市的桓台县归于了淄博。桓台有个马踏湖,一到夏天,马踏湖里就盛开着满湖的荷花。

夏季,是我盛大的季节。我因此常去马踏湖看荷花,拍荷花,陶醉在荷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好几次为了拍一朵花,一片姿态万千的叶子,我滑入荷塘,但我水性极好,不仅能本能地保护相机,而且绝对没有生命危险,唯一的损失就是衣服湿透。那有什么关系呢?水淋淋地在太阳底下晒晒,就干了!

但是如此辛苦,一根筋地拍摄荷花,都对如今我以荷花为题材,画好荷,解读荷,打下了很好的构图和画面基础,因为我心中的荷花几十年生生不息,一直盛开着!

 

为荷,拿起了画笔

记者:是什么时候要画荷了,您自小有绘画天赋吗?

李天旭:我喜欢美术是小学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班里开设了美术课,教我们美术课的是一位高高的李老师,因我们学校也有一位教中学数学的、个子矮小的李老师,所以我们都叫这位个子高了李老师为“大李老师”,而私下称呼另一位“小李老师”。

_DSC7905.jpg

(作品:初浴)

大李老师教授我们各种花草、动物的绘画,当然都是蜡笔画或者水粉画,但每次我都画得很好,绘画作业每每得到“甲+”的最高评分,于是大李老师便很欣赏我的绘画,他不仅让我做了美术课代表,还说过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李天旭是很会运用色彩的学生,他画下去,说不定会成为大画家!”

那是文革的岁月。课不能好好上,各种课程都无疾而终地点到就成,于是我们的美术课只上了不到2年,就莫名其妙地不再开设了。

现在想想,“大李老师”真的很会教学,他常常让我们自己根据生活的观察画好图画。每当这时,我大都选择画荷,每次用蜡笔和水粉把我心中把在大明湖看到荷花画出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赵本山20吨黄金”哪来的
下一篇:这是我一生的荣耀——访著名国画家李天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