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产,艺术产业的资本新势力
对于此次活动的未来规划,赵旭现在也并不清晰,但此次首拍的布局上看,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商业性的拍卖不是保利的目的,我们对于新客户的期待远远超过拍卖本身带来的结果”。在此之前,赵旭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和收藏家、Art北京的策展人董梦阳等艺术界的人士来过三亚进行考察,每年春节中国的消费人群有相当一大部分来到三亚,总人次能达到50万人,并且多为高端的商务度假人群,这个群体正是北京保利网罗新客户中的重要人群。
其实地产和艺术结合的案例已经很多。1998年建立的成都上河美术馆被业内认为是开创了艺术地产的先河,吕澎也作为当时主要参与人之一见证了它的兴衰“美术馆本来就是个售楼处,是做了一些展览,有些展览还不错,但是它没有收藏,也没有一个很规矩的管理体制。所以上河最终没有坚持下去,因为老板没了资金而关闭。”此后,成都现代艺术美术馆、长城脚下的公寓、今日美术馆、喜马拉雅中心等都是地产介入艺术的案例。
近期随着上海k11、侨福芳草地、COART艺术社区、龙美术馆、昊美术馆等的建成,地产再次成为艺术市场的“新势力”,左右着艺术市场的发展。
地产+艺术的“初级阶段”
如果探究地产与艺术联姻的初衷,经济利益是重要因素。“初期地产商们的'算盘'是用美术馆特有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基因来激活新楼盘即将登场的新区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接受采访时曾说。
跟教育地产、体育地产等“复合地产”一样,艺术地产也是地产商在面对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根据企业负责人的爱好、人脉资源做出的差异化营销。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如何能够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土地就成为关键。而一些二三线城市,为了吸引开发商来建设公园、美术馆、艺术中心等公益性设施,把周边土地廉价批给开发商开发。因为开发商其本身逐利性的本质,所以出现大量“艺术馆没建造起来,但周围土地已经低价转给开发商”,这一度成为很多地产商主要的拿地方式,也形成了“沃尔玛效应”,并不是通过商场本身盈利,而是通过炒地皮,拉高周围房价。罗兰
|
|
上一篇:齐白石是史上最强“北漂” 下一篇: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