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旭的花鸟世界——从同事到挚友(4)(图文)
时间:2014-01-02 12:27:48 来源:中国名家书画搜藏网 作者:沈秦;浏览:98

李天旭与好友沈秦
天旭出画集了,真为他高兴。回想起与他相识的二十五年,感慨颇多,作为朋友我们可以称得上挚友,无话不谈,无私帮助,从未红过脸……
画如其人。二十五年的交往看一个人应该是透彻和明晰的。天旭的画清纯、大气、文化味浓郁又充满清新的意境,与他的真诚、朴实的人品和文人气质相得益彰。记得我们相识于1989年初,当时,我就职于山东一家省级大报,任驻青岛市记者站的站长。有一次到济南总部开会,报社总编拍着一位小伙子的肩头介绍说:“我报新来的驻淄博市记者站站长李天旭。”
打眼一看,敦实的体格,憨厚的脸庞,质朴的气质,印象最深是他那一双明亮深邃的大眼睛。从此,我们便是同仁了。
当天晚上,一起喝酒,我俩喝得有点“高”,他搂着我的脖子动情地说:“他非常喜欢大海,很向往青岛,我们很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亦同感!
一个月后,我又坐上了去济南的列车,接近中午,我昏昏欲睡,朦胧中看见淄博站的牌子缓缓流过,忽听列车广播员:“山东经济日报社的沈秦记者,请到6号车厢有人找。”我连忙赶到,定睛一看,又惊又喜:“李天旭,你怎么知道我坐这趟车?”天旭大笑:“呵呵,心有灵犀呗!”
握手后,一个兄弟般的拥抱。细心的天旭从淄博带的小吃,算是我俩在车上的午餐了。从此以后,我俩每月到济南开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相聚在火车上,当然,我也时常带上青岛的海产品。用天旭的话说:“通过列车广播,既给报社做了广告,又提高了沈秦记者的知名度,我们还可以在火车上见面共进午餐,一举三得。”
1989年底,我儿子刚刚出生,天旭正在准备实施“希望工程”。虽然我俩都是独子,但是他想要儿子的期望值超过了我。我给他传授了一些生儿子的秘诀,但这些秘诀没有奏效,一年后,一个“千金”呱呱坠地,天旭郁闷了仅仅一天,次日见到孩子时,他就激动无限,郁闷立刻烟消云散。后来这个“千金”很快成了他的“掌上明珠”,每次见到我,首先夸得就是他的女儿,现在他女儿已上大二,并且考上的还是名牌大学。
后来,我们两家你来我往,春天去淄博,夏季到青岛。由于他的热心,我在淄博结交了许多朋友;通过我的“中介”,他在青岛遇到了不少“知音”。
1995年初,我离开了报社到政府部门做文字工作;2000年秋,天旭由淄博被青岛市政府人才引进、举家迁到他向往已久的海滨城市继续从事“老本行”。同在青岛,我们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缘由彼此工作太忙,只能通过频繁的电话互相问候。之后,天旭又调往北京工作,七、八年的时间我们仅仅在青岛见过几次面,但彼此依旧视对方为挚友。
去年突然一天,我收到天旭发来的国画作品彩信,我大为惊奇,这些墨色变化多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又具时代鲜明风格的泼墨花鸟画,竟然是天旭所画?
我电话打过去才知道,聪明、刻苦且不断创新的天旭老弟,已经深深爱上中国的传统绘画并欲罢不能,他不仅师从了中国最顶尖的几个国画大师,还在清华美院潜心学习一年之久,毕业后每天画画,乐此不彼……
之后,关于天旭国画方面的成绩和他捐献作品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消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不断传来,我时常关注,作为兄弟和挚友,我为他高兴,为他骄傲,为他喝彩!
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我和天旭兄弟友情清澈如水,相信,我们的友谊会一直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