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专题

李天旭的花鸟世界——天真烂漫是我师(1)(图文)

时间:2014-01-02 08:41:46  来源:中国名家书画搜藏网  作者:雪羽;浏览:88

49843285h7bdcc15f18b4&690.jpg

采访手记:

      李天旭是我的新闻同行,我们认识十多年了。我在做记者时,他已是当地有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专业成就颇高,采写的新闻作品几乎囊括了山东新闻评选的所有一等奖,并因此成为淄博市委、市政府评定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获政府特殊津特,受到隆重表彰,那时他只有32岁。

      正因这一不凡业绩,2000年他被青岛市委、市政府作为拔尖人才引进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他从所在媒体的首席记者做起,两年后就囊括了青岛市新闻突出贡献奖青岛市好新闻奖两项年度大奖,成为当地新闻界的一段佳话。后来他在供职的媒体做了一名班子领导成员,但却常常以记者的身份深入一线继续采写新闻,笔耕不辍,我曾问他做领导了,可以不写稿的,天旭一笑回答,他说:他爱这一行当,至今也没有干够……”

      2006年的阳春三月,天旭工作调往北京,继续从事他热爱的新闻事业,我们虽难以见面,但通讯联系不断。前不久,我去北京开会,电话天旭,他闻讯给我接风,而且安排的是家宴。我知道天旭亦是烹饪高手,我们同在青岛时,我多次去他家品尝过他的厨艺,他鲁菜中的煎、炸、炒、涮样样精通,面食中的山东大包和水饺以及各种饼类的制作更是令人叫绝,这次我在大快朵颐他烹饪的美食的同时,惊奇地发现:天旭已是很有水平的国画家了……

        画国画,是自己的一个理想

记者:我过去没听说您会画国画啊,为何突然画起了国画,而且还成为著名国画家霍春阳大师的弟子,成了中国书画院的高级院士,霍传阳传统艺术研究会的副秘书长?

李天旭:我从小爱好绘画,后来有所发展得益于我的摄影。你知道,从干新闻那一天起,我就相机不离身,一拍就是20多年,不仅我采写新闻里的摄影画面都出自我之手,而且还获过摄影比赛的奖项。

      我在中学时,对色彩和图画就很感兴趣,在小学同学中是画的比较好的,为此当选过美术课代表。做记者后有幸采访过李可染、范曾、欧阳中石、韩美林等一些国画大家和书法大家,我在欣赏和羡慕他们的艺术成就时,就时常有拿画笔的冲动。十几年前在淄博,我曾在好友、山东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孟鸿声先生的鼓励下拿起过画笔。我记得当我凭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只松鼠后,孟鸿声看了后高兴地对我说:“天旭,你可以画画!”并在我的这张处女作上欣然题款,令我大受鼓舞。

       下班后,我像拿着珍品一样把这张斗方的画给妻子看,她认真看后欣喜地说:“老公,你可以画!。”

记者:那为何当时没有继续画下去,那幅画还保留着吗?

李天旭:那幅画丢失了,是在后来调去青岛搬家时弄丢的;那时没有再继续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没有认为自己会画出名堂,加上后来工作太忙,就没有再顾上这事。

记者:该回答为何现在又拿起画笔,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了?

李天旭:主要还是心中始终有梦。我年轻时就有五个理想:一是,我要成为一名记者;二是,我要成为一名摄影师;第三,我要跳好民族舞;第四,我要做得一手好菜;五是,我要成为一名国画家。

    前四个,都实现了,唯有第五个是我的一个心结,但是前四个理想的实现,如今看来都是为第五个做准备或者说做铺垫的。

记者:哦,说说看?

李天旭:做记者我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因为我的认真和努力,加上记者这一独特的职业,让我常见常新、经多见广,培养了我坚忍不拔、不怯场、大胆心细的秉性,这对一个画家同样重要;同时为写好新闻或者写其他文章,让我饱览群书,加强文学涵养,尤其诗词歌赋的热爱、学习与提高,对我理解国画,理解画中表达的思想、意境、渗透的张力和语言很有帮助;摄影中的风景、人物和新闻摄影,让我练就了画面构图、美感以及色彩、层次的把握,这些对国画构图、墨色、审美的学习和掌握特别重要;我的舞蹈特长更让我在画画中受益匪浅。我从小喜欢舞蹈表演,中学时就主演了大型舞蹈《洗衣歌》,我认为中国的画家必须爱自己的民族,必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去发现美和提炼美。因为喜欢民族音乐和舞蹈,因为我业余练过十七年的舞蹈(曾任过淄博群众艺术团舞蹈队长多年,自己也断断续续一直在大学、单位、系统文艺演出中担任领舞和独舞,并多次获过省、市、系统、单位表演大奖),练就了较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对国画中的花和鸟的姿态美以及构图的整体美有自己的感悟能力;烹饪,大家知道菜要讲究色、香、味、型俱全的,一盘菜的颜色搭配和表现力很是重要。后来,我决定拿起画笔画画时,这些爱好对我很有帮助,让我很有借鉴。

 记者:  您最初是自学画画的吗?怎么学,有没有拜师?  

李天旭:我画国画只是喜欢而已,但一开始什么画才是好画,我是看不出来的,也就是没有专业的鉴赏力。

       我去北京琉璃厂,从书店买来画画的书籍先看,然后再画。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在网上找名家的视频跟着学习,很是刻苦,基本每天下班后我都推掉一切能推掉的应酬,专心在家画画,每天都画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就是节假日甚至大年三十我也是画画不止……

         直到三个月后,我参加了一个山东同乡会的书画沙龙,遇到我的山东同乡、著名画家刘立军教授,一切改变了。

记者旁白:

     李天旭在他的一篇博文中这样写到: 阳春三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日中午,我突然没有了饭后小憩的睡意,决定应邀参加山东同乡会的艺术沙龙。

        去了北京高碑店才知,此次是书画艺术欣赏活动,心中顿时三喜:一则,自学国画已三月有余,没有师者,只有临时抱佛脚买来的绘画书籍,瞧上几眼,便大胆在宣纸上涂脂抹粉,自我陶醉;二则,过去对书画只是喜欢,却没有听人认真讲解过,虽工作中采访过一些书画大师,但也是就其参加活动的新闻角度来完成某种定性的采访任务,没有与大师们认真交流过书画艺术,换句话讲,就是大师真说了什么,我也是皮毛不懂,过后就忘;三是,如果在这次活动中,能让老师们看看我手机里胡涂乱抹的绘画作品;如果能当面了解自己是否是个挥洒水墨丹青的材料,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没想到,两位老师异口同声地肯定了我的新爱好;没想到,两位老师们说我只要好好学习,完全可以把新爱好变成一种新本领来挥洒!

        于是,我真的认真起来,于是我与上次头脑发热买来纸笔画画一样,再次头脑发热并当场决定:系统学习中国的国画艺术。

       学习不难,关键跟谁学习。感谢清华美院的刘立军老师,他不仅肯定了我的爱好,而且大力支持了我的决定,同时还以一个师者的操守把我引荐进清华美院霍家班”……

记者:看来,刘立军老师是您的伯乐了?

李天旭:是啊,他当时看了我的画问我画了多长时间?我说三个月。他很是惊讶地看着我又问:“你说是三个月吗?”我如实地点点头,他肯定地说:“你可以画画,不过你必须系统学习后才能再继续画。

记者:  后来就跟霍春阳大师学习了,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

李天旭:实事求是讲,一开始我没有跟霍春阳大师学习,而是跟了刘贞麟老师学习。刘立军老师知道我喜欢画荷花,也是奔着画荷花而去学习的,他就告诉我说,刘贞麟先生擅长画荷花,他的老师和我的导师霍春阳教授更是我们国家画荷花的大师级人物。我心动了,并由刘立军教授引荐,来清华美院系统学习。

    在清华美院学习时我就立下了背水一战的誓言。一上来,清华美院的教授们连续十天讲授中西画理论课程,十天之后真正的国画学习开始了。我如饥似渴,从传统花鸟中的墨竹开始,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涯。

    没想到墨竹竟然那么难画。我们班里7个同学加上后来的5个上届老学员共计12人,在大大的教室一字排开,先从竹子的上仰叶开始学画,画的昏天昏地,周而复始,每天三十幅绘画作业必须完成,清华大学秉承“言大于行”的办学宗旨,其正规、严谨和严格的治学精神,我亲身领教……

        没想到,两个月走下来,我从不会画竹子到逐渐会一点,从枝枝叶叶的支离破碎到画的完整和有模有样,竟然多次受到爱才的主教老师刘贞麟的好评,内心欣慰的同时,我不敢沾沾自喜,班中好手多多,如果一日懈怠,我将面临掉队……

    没想到,学到两个半月时,刘贞麟主教宣布要搞作业展,而且这个作业展不仅在清华美院正式展出,而且我们的恩师霍春阳大师还要莅临当场点评。

    闻此喜讯,我们个个犹如注入了强心剂,精神振奋,努力再努力。我更是使出全身解数,不仅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就是回到家中,也是挑灯夜战,熬夜多多……

    一周的创作,我画出了多幅墨竹作品,严格的老师一张张地挑选,我屏住呼吸,等待选择。很是荣幸,我有两幅作品当选作业展。一幅是:君子情怀;另一幅为:亭亭玉一双!

    展览后,学院好评如潮,霍春阳大师如期而至。他认真戴上自己的老花镜,一幅幅地看看,一幅幅地评。我难忘的是,他不仅高度赞扬了我的作品,而且指出了我的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

    一生兰、半生竹。日复一日的画竹子和兰花,迅速提高了我的水平,历练了自己笔法和笔意,霍大师不仅亲自又教授了我们竹子和兰花的画法,接着还陆续教授了我们梅花、菊花、荷花、牡丹、芙蓉、紫藤、石头、禽鸟的画法,他还亲自带领我们到内蒙额济纳旗胡杨林的故乡去写生;他的亲自教授,都让我受益匪浅,每天的学习、消化、吸收、临摹、练习、提高锻炼了我的绘画技艺,刘贞麟老师说:我的成长和进步是班级最快的!  

记者旁白:

     了天旭幅幅作品,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些不浮不滑,极有力度,中侧、顺逆、提按、顿挫,兼施并用且富有变化,花鸟构图不重复、造型独特,画风细腻的作品是出自一个半路出家的画家之手。一位艺术评论家看了李天旭的国画作品这样评论:艺术家是天生的,这就是艺术的天赋所在,这就是自身的艺术悟性的使然!

        我也亲眼见李天旭作画,他画画时全神贯注,如进无人之境地,画起来时而沉稳递进,时而大胆泼辣,柔中有刚,刚中见柔,很有大家风范,难怪国画家刘贞麟老师说:天旭是一颗埋藏了近五十年的明珠!

           霍大师为我开小灶

记者:见过您荷花作品的人都说,您的泼墨画荷独树一帜,很见风采,您为何喜欢画荷,如何在荷花的绘画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李天旭:画荷是因为我从小喜欢荷花。我的祖父旧时曾做过济南市的父母官,我的父母也是在济南府长大的。济南是泉城,也是荷花的故乡,那里“三面荷花两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我在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就去济南姑姑家过暑假,虽然夏季济南很热,但大明湖的荷花却开得漂亮和多彩,那田田的荷叶、红红的花儿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小时常去大明湖看荷花,在树荫下和湖畔旁,一看就是几小时,很是难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喜欢荷的品性,荷花在我心中生长了几十年。于是在刚画画时,我就自学画荷花。可能是有感觉和多次拍过荷花作品的缘故,一开始画荷花,朋友们就有好的评价(但现在看那时的画却有很多问题),尤其去清华美院学习时,我着意好好学习画荷花,霍春阳大师、刘贞麟老师都是画荷高手,尤其是霍大师知道我喜欢画荷,也是手把手地教授我。

记者:  霍春阳大师给您单独上过课吗,听说他还任命您为“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的副秘书长?  

李天旭:我虽是霍大师的学生,但是过去在班上刚跟他学习时我们除了上课并没有更多的接触,真正有多的接触或者是霍大师认知我,是在去年秋末去内蒙额济纳旗写生的时候。霍大师喜欢摄影,我也喜欢摄影,确切说,我的摄影由于实践时间较长,加上职业的缘故,相对其他同学专业一些,我和霍大师在拍胡杨林或额济纳旗风土人情时相互切磋,互相提高,结下了很深的友情,他很欣赏我对摄影的理解和实践,也很喜欢我的性格和对国画的追求以及悟性和天赋,同时也很认知我的人品,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尤其是我的另一位老师、“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的会长张瀚文女士的大力推荐,霍老师任命我为他研究会副秘书长,让我责任感倍增。                                                  

    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额济纳旗的时候。有一天,夕阳就要西沉,天空那一大片晚霞美得令人目不暇接,喜欢摄影的霍春阳大师突然问我:“我们去西边旷野拍夕阳好吗?”

    大师的邀请,正中我的心怀,于是我们手挽手行进在额济纳旗的街道上。     霍大师手宽厚、温暖,那情景就像我的父亲拉着我的手在行走。我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向大师询问了许多画荷的问题,霍大师一边走着,一边仔细地为我讲解着,使我终生受益。我们就这样手挽手地走了几千米,这是我独得大师真传的难忘一课,我永生不忘!

    之后,我也不敢懈怠和不能懈怠,我只要有机会,就向霍春阳大师和刘贞麟老师请教画荷的问题和难点,我也临摹了我能看到的宋、元、明以来古人的许多荷花作品,更临摹了霍春阳大师和刘贞麟老师所有的荷花作品,并在学习体会中创作泼墨荷花,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记者:在北京也有很多荷塘,清华园就有,您去观察过吗?

李天旭:我去过京城好多地方看荷花。清华园的荷花面积虽不大,但却透着一股灵气,我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写的这里的荷塘,我在清华园观察荷花时看到了朱自清笔下的那种真实的荷塘景象:“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我也曾去过别的公园里看荷;我工作的地方就有日坛公园,日坛公园也有荷花塘。去年,我在初夏荷花生长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日坛,连续3个多月,我观察了荷花生长的全部过程,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对我画荷很有帮助。

    至于我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画荷风格?我没注意过,只是我的荷花作品受到收藏者的喜欢让我很是高兴!

记者:  听说霍春阳大师还专门为您过生日,还是在列车上过的?  

李天旭:的确如此,从额济纳旗回返的列车上,正巧那天是我的生日,霍大师闻讯悄悄和刘贞麟老师、张瀚文老师和我的同学王凤英女士商量,要好好给我过一个生日。

     虽然在列车上条件受到限制,霍大师还是率领众人来到列车餐厅,在王凤英同学张罗下为我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生日,霍大师还亲自举起酒杯发表了感人、风趣且别致的祝酒词……

    我坐在大师的身旁,霍大师和我碰杯祝贺我的生日,并和大家一起为我唱起《生日歌》,您也知道,我的父母已经过世了,那一刻,我感动无比,我感到霍春阳大师犹如我的父亲一样亲切温暖……

天真烂漫是我师

记者我看到一些艺术类网站上都有您的主页,许多人对您的作品评论很高,说您的墨竹“很有力度,荷花千姿百态“;还有的说您的画“朴、拙,可爱”,您怎么看?

李天旭:“天真烂漫是我师”,是我的艺术追求。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李天旭的花鸟世界——用画笔勾勒和美景象(2)(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