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六十之后话知青

时间:2019-01-27 13:51:34  来源:中国名家书画搜藏网  作者:李祥麟;浏览:74

 

微信图片_20190127135204.jpg

作者:李祥麟先生)

                                            
       人过耳顺之年后,好似对人生的重要往事都难以忘怀,尤其是年轻时期的故事,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是铁路子弟,小学、初中和高中是在铁小、铁中伴随“文革”十年浩劫、社会动乱中度过的。高中时已处“文革”后期,1975 年夏季毕业于张店铁路中学(三届高中三班),于当年 9 月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在张店铁路电务段的组织下,带着大红花、提着藤条箱、背着黄布包、乘着解放牌大卡车,兴高采烈地跨入了张店区湖田公社东张大队的大门。那年我 18 岁,开始了两年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地地道道农村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127141440.jpg

       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历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特殊岁月,给我留下很多刻在脑海里的温馨记忆,时常回味其中乐趣、营养、磨练和成长……现将记忆最深处的几件往事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再次体味那段青葱岁月! 
       感谢教我干知青食堂的郭成家、孙百贤老师刚到东张大队,接到的第一个活,便是知青队长张鸿志(单位派的领导)安排我去干知青食堂,并带我和知青耿玉新前往一独门单户院落,食堂里做饭炉灶、炊食用具、粮食、咸菜等都已提前备齐。当时,我心里直发毛、发怵,一切都不会干!多亏村里安排大队会计郭成家老师教我管理食堂,孙百贤老师教我们做饭。手把手教,从“零”开始——学打算盘、学计账、学核算、学管理、学点炉子、学炒菜、学发面、学做馒头……下乡第一天知青食堂就开张了,看到院落里知青们个个端着饭盒、或蹲或站吃着热乎乎的大锅饭,喜笑颜开的“大餐”场景分外新鲜和兴奋。  
    

        郭老师、孙老师为人朴实善良,待人忠厚热情,对食堂中各种难题总能及时答疑解惑,成了我离不开的“靠山”和主心骨。但“好景”不长,孙老师还没来得及教我到市场买菜,一天早晨突然因故不来了,可让我乱了手脚。为了不耽误中午做饭用菜,我急乎乎地骑上带有马鞍货筐的大金鹿自行车直奔张店城区菜市场。可菜市场在哪儿?怎样把菜买好呢?心里一点没底、十分难为。只好拐弯多行数里路到单位找我娘帮忙。当娘突然看到多日未见的儿子时,喜出望外异常高兴,并鼓励我不要为难,不会就学嘛!买完菜返回的路上心里特高兴,心想,这真是一举两得,看了娘、还学了买菜。现在想起此事都暗暗自笑。 

微信图片_20190127141740.jpg      

      下乡第一年,知青人均每月伙食费仅 10 元,每天中午只能吃上一顿菜,早饭、晚饭吃咸菜。因买不起猪肉,为了调剂伙食,在早饭做完后,我隔几天就骑自行车到马尚肉联厂旁买个体户便宜的兔子肝,当肉做菜。往返路程近 40 里,要在两个多小时内完成,上午 10 点多回来不能耽误做中午饭。尽管每每回来后,我都累得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但心里却很乐和。为了让知青吃好,大队领导创造条件多给食堂调剂新麦子面粉,尽量少供粗粮。食堂伙食赢得知青满意和赞许的背后,其实凝聚了郭老师及大队领导很多很多的操劳和优待。 
       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与郭成家(后来听说过世了)、孙百贤老师失去联系,但我心里一直没忘记他们,一直感恩着他们的帮助和厚爱。

深夜惊魂爆炸

      1976 年的春天,那天晚上正好我请假回家。第二天一大早我到知青点后,便听说昨晚深夜大队支书张振芳家的房子被炸了。当时我不敢相信,很惊讶!便跑到他家看个究竟,原来是睡觉间睡炕的后墙被炸了一个大窟窿,即刻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多亏老天爷保佑,睡觉间没人,孩子在外间睡着了,还没抱进去,妻子在外间揉香椿芽、做咸菜,张振芳书记不在家。不然要出人命了。那时间,爆炸的事已成为全村人最热的议论话题,每到晚上觉得村里的天更黑了,再加上偶尔有狗叫,阴森,笼罩着一层恐怖氛围,压抑着全村每个人,这是谁干的?这么狠毒!

       此案很恶劣,在张店区影响很大,公安局很重视,排查凶手线索的第一网就是爆炸那天晚上应在大队里住宿而没住宿的人员,需要说明住宿时间、地点及证明人。案发第二
天,在东张小学操场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一名公安局领导站在主席台上训话,讲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动员大队村民举报做案线索或凶手自首。主席台旁和会场周边站了很多公安人员,会场一片安静、鸦雀无声,空气好像都凝固了。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有一天,公安人员突然来到东张小学,找我任教班的一名女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写到此,东张小学诸位老师的面孔浮上眼前,非常感谢商校长及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爱)。

      而后不久,听说爆炸案告破了,凶手抓出来了!是东张大队支部副书记、大队长的儿子,大队仓库保管员柳根源(化名)。消息传遍全村,大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爆炸案犯柳根源宣判大会在东张大队举行,判柳根源罪犯有期徒刑 10 年,以平民愤、伸张正义、震慑犯罪。当时,柳根源被俩公安人员压着站“飞机”式,脖子上用铁丝当绳子挂着一个有自己姓名和罪名的大牌子,遭到全大队父老乡亲的唾弃,真是解恨!

       从宣判会上得知,有群众举报柳根源利用大队保管员职权搞贪污,张振芳书记组织人员对其进行调查核实。而柳根源为此恨之入骨,下了毒手。事后才知道,公安人员了解情 况找的那位女学生为破案增加了旁证。 爆炸案的发生和告破,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世面,活生生的教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引发了很多思考……使我更加尊敬张振芳书记!更加尊敬张振芳先生!

春节在村里过“扎根年”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为了推动知识青年深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鼓励知识青年在农村安家落户。1976 年的春节张鸿志队长(其儿子张立国、女儿张立珍,三人同下乡)组织全体知青在东张大队过“扎根年”。

          大年三十每位知青都很新奇、很兴奋,衣着整整齐齐,宿舍、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按照农村风俗在宿舍贴窗花、贴对联,知青点到处是新的景象,年味十足。三十下午知青食堂更加热闹,好多知青赶来一块包饺子,有剁菜的、切肉的、拌馅的、活面的,大家工协作,有条不紊,忙得不可开交。包饺子时更是有趣,为了来年多挣工分(钱),一知青出点子,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上硬币或糖块,还振振有词地说:谁吃到了,谁就有福! 另一男知青还出了一个歪主意,包饺子时偷偷在里面放上小肥皂块,并做了小记号,专给女知青吃,吃饺子时吃出了好多故事和笑话。
       食堂里没有桌子,大家都站着,端着热腾腾的饺子,手舞足蹈、欢声笑语,洋溢着
青春的朝气。 
       知青过“扎根年”,支书张振芳、支部委员孙立泉等领导特来看望。顿时,鼓掌声、拜年声、锅、碗、瓢、盆声交汇响成一片,大家促膝交流、嬉闹,一直热闹到深夜。初一早晨吃完饺子,知青按所在的生产队分片,分别走街串巷到街坊邻居长辈家里拜年,向老人送去新年祝福!在村里形成了亮丽风景,佳话在家家户户中传说。 
     “扎根年”的寓意很好!虽然“扎根年”的愿景知青们未能实现,但“扎根年”滋润的营养和与东张村民结下的诚挚友谊,却在每个知青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田野上劳动 累并快乐着 
 

        东张大队地处四宝山脚下,农田多是丘陵地。一年里除农作物种植和夏收、秋收外,冬季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轰轰烈烈地修大寨田(那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40 余名男女知青分到一、二、三、四生产队,与农民朝夕相处一块劳动。在春、夏、秋季每天早上生产队长吹哨子或打钟集合分配干活,耕地、推独轮车向地里运农家肥、种麦子、割麦子、打麦子、晒麦子、种玉米,玉米地里锄草、掰玉米、脱玉米等等各种农活知青们都干,样样不肯落后。男知青推独轮车向山坡地里运农家肥,相互飙着多装、快走、多运。大家起哄着让知青马迎新推起了“泰山车”(1100 多斤重),与农村壮劳力一较高低,爬上坡路、走田地里、搞起劳动竞赛。让人感动的是,女知青拉的独轮车在路上掉下了农家肥,会用手捧车,生怕浪费了,完全看不到城里女青年娇气、怕脏的影子,让村民连连竖起大姆指! 

微信图片_20190127142021.jpg


       大队领导、张队长很重视对知青的培养和使用,选拔知青袁田田担任了村团委书记、村妇委会副主任,知青马迎新担任了第三生产队副队长,大队宣传队女同志中,女知青是骨干(印象中有:袁田田、冯泽平、张立珍、李爱莲、栾桂荣、魏玉珍、王翠华、綦玉芬),知青黑板报定期更换,劳动生活有声有色、朝气蓬勃,成了大队里的亮点。
       割麦子是较辛苦的农活,麦田气温高,太阳晒,每个人一陇,弯腰劳动,割的快慢显而易见。而麦田里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弱的,男知青帮女知青的友好相助、温暖场面随处可见。一天下来,手磨起泡,腰酸背痛已成常态。夏天在玉米地里锄草是让人最难受的农活。玉米长高了,快结棒子时要进行锄草。天气炎热,烈日高照,人钻到玉米地里又要防搔痒,需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和戴草帽。里面没风、发闷,从地这头进去、到地那头出来时,知青们你看我、我瞅你,哈哈大笑……每个人的脸擦汗抹地像小鬼一样,全身出汗浸地成了“落汤鸡”。
       冬季修大寨田是一年最辛苦的农活。湖田公社组织各大队青壮年(知青全参加)成立民兵连,对山坡地分片组织会战。山坡上北风呼啸,红旗招展,公社大寨田广播站鼓舞干劲(袁田田担任广播员),各民兵连比着干。放炮炸石、修路垒堰、抡镐铲除、推车运土,大寨田上处处热火朝天。早晨天一亮知青们便开始干活,八点左右吃早饭,早、午饭吃在大寨田,太阳落山将近黑天了才回食堂吃晚饭,每天的重体力劳动在十个小时以上。知青们手上起了厚厚一层老茧,有的手起了冻疮,有的衣服被磨破了,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知青们士气高涨与先进飙着干,在大寨田上涌现出很多好人好事,受到大队领导和
       村民的称赞。一年下来,到年底结账,知青们分到手的钱(收入减伙食费后),高的在 120 元左右,中的在 50 元左右,低的要再交钱(不够吃的),我深深感受到知青生活的艰苦和与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别。
       话说知青在七十年代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往事,虽然有得也有舍。但是知青们在农村所吸收的“强身健骨”营养,直到今天仍受益匪浅 。当过知青的人,对农业、农村、农民会有更深的感触、情感和期待。

       忆过去,四十多年来东张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令人欣慰;看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深受鼓舞;望未来,消灭城乡差别,农民、市民享受国家平等社会公共资源,祈盼早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跋山涉水接力跑
下一篇:2019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刘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