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半屋法兰西,半屋诗书画

时间:2013-12-15 20:46:34  来源:  作者:;浏览:19

   任舜华,1944年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国语言文学专业。著名书法家任政之子,自幼从父研习书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海派书画院秘书长、豫园书画善会会员,海上书画名家后裔联谊会秘书长,上海市老年书画会副会长。

 
  虽然外间雾霾弥漫,任舜华的书房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我太太比较爱干净。”任舜华笑笑说。他自己着细条纹衬衫,系红黑相间领带,外罩酒红色毛衣,精神极了。说起来,他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当年专门培养的法语外交人才,打扮气质,自然有几分洋派。而他的书房里,有整整一橱,都是法文书。细细检视一下,几乎全是法国文学名家: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左拉、莫泊桑、、加缪……好玩的是,其中还有一套三册法文版《金瓶梅》。这里面好些书是任舜华去法国的时候淘来的,他从架上抽出一本雨果:“这本书,就是法国的一家书店买的。”而他自己也动笔创作过。他找出一本《50万法郎》,这本连环画的脚本,就是他译编的。书橱中还有一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其中第八册《红字》的脚本,也由他译编。更多的译作,发表在《外国文艺》《世界之窗》《文化娱乐》这些杂志上,内容多是介绍法国的文化艺术—“八十年代初的时候,Les Misérables的电影还是我编译文章向国内介绍的呢。”大约不是1978年就是1982年那个版本的《悲惨世界》。
 
  而剩下的书,多与诗文书画有关。他习字开始得极早—自六岁起,就和纸笔打起了交道。这自然是受父亲任政的影响。任舜华说,父亲早在三十岁的时候,个人传略和作品就收录在1947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中了。这是中国首部美术年鉴,里面提到,任政“书法各体俱精”,“请益马公愚、王福厂,推为青年书家之有希望者”,“其家藏碑帖,极富且精”……
 
  —末一句话,最为关键。书家嗜好碑帖,恰似酒徒嗜酒、烟民好烟,瘾上来了,简直不可遏制。任舜华说,父亲的生活十分俭朴,烟酒不沾,唯好读书写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写字读书的”,而他对历代名家法帖和书法理论著作的热情堪称狂热,常常上午工资刚拿到手,下班后就在四马路(现福州路)换成了好帖,工资不够,衣服来凑足。而上海著名的碑帖收藏家唐希陶,是任政早年就结识的好朋友—“在唐家,父亲翻读过几千本帖,唐希陶的藏帖,父亲除了细细观摩,还做了大量临摹。”当时正值内战,唐先生怕家藏碑帖全毁于战火,就把一部分寄放到任家。“文革”中,任舜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浙江山区,“父亲拿出这些字帖让我带上,叮嘱我抓紧时间学习书法……”这些任舜华日夜临习不休的碑帖共二十四本,早成他书房的珍藏。
 
  而旧日的痕迹,还远不止这些。任舜华拉开书桌的抽屉,满满一屉都是印章,多是出自王福厂、陈巨来这些名家之手。父亲用完了,他接着用。书房里的一个书柜,也是任政“文革”中淘的,古色古香的红木书柜,上下两层柜门把手都是玉质的,花的价钱,任舜华还记得清清楚楚—一百二十元。
 
  摄影 徐晓林 撰文 郑诗亮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一两千册吧。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拉鲁斯插图本法文词典》(Nouveau Petit Larousse ill-
 
  ustré)。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童伟民画集》。
 
  Q: 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 我不在网上买书。现在书店也去得少了。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这个说不清楚,现在大多是别人赠书。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 《赵超构文集》。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喝咖啡。
 
  Q: 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 基本是纸面。
 
  Q: 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 《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还有香港1976年出的《中国书法
 
  大字典》。这是书的主编偷偷捎给我父亲的。
 
  Q: 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 带一本法文小说吧。巴尔扎克或者左拉都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华艺书画院落成典礼暨中国当代百名书画家作品展开幕
下一篇:文化名人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荟萃万人团队